三国时期常盈股票,最为人称道的谋士当属诸葛亮,他为刘备征战四方,贡献巨大。在许多关键的战役中,诸葛亮总是默默地在背后献计献策,帮助刘备取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大家熟知的“三顾茅庐”故事便是刘备亲自去请诸葛亮出山的佳话,诸葛亮在此之后,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真心为刘备尽忠尽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见他对刘备的忠诚。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仍然竭尽全力保护刘禅,守护着刘备辛辛苦苦建立的蜀汉江山。他写下《出师表》,可以看出他对刘备父子的深厚情感。三国时期的谋士虽然不止诸葛亮一人,但他与刘备的关系堪称典范,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和信任无可比拟,这样的君臣合作模式无疑是成功的关键。
相比之下,袁绍和他的谋士田丰之间的关系却显得有些微妙。田丰作为袁绍的谋士,一直为袁绍出谋划策,但最终却以悲剧收场,田丰被袁绍所杀,真的是冤枉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他们的关系。
展开剩余72%田丰字元晧,为人正直,且才智过人。早年间,田丰因丧失亲人而守孝,尽管守孝期满,他依然不露笑容,这使得乡邻对他敬重有加。田丰博学多才,在冀州声名远扬,最初被太尉府征召,担任侍御史,并且痛恨宦官当权,因为许多贤能之士最终都死于这些宦官之手。由于朝廷的政治局势混乱,田丰感到没有前途,最终辞官回乡。
不久之后,袁绍攻占冀州,成为冀州牧,并听闻田丰的名声后,带着礼品前去拜访田丰,想要招揽他。袁绍谦逊有礼,低姿态向田丰请教,最终将田丰招至麾下,任命他为别驾,对田丰十分器重。
初平三年,田丰跟随袁绍征讨公孙瓒。在界桥之战中,公孙瓒的军队猛烈进攻,围困袁绍。袁绍险些被弓箭射中,田丰紧急保护他躲避箭雨。此时,袁绍却因为自负,想要反击,他命令弓箭手射箭,成功反击敌军,公孙瓒的骑兵纷纷败退。最终,袁绍占据了北方,成为北方霸主。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袁绍和田丰之间的关系逐渐出现了裂痕。袁绍有些自负,对田丰的忠告并不总是采纳,而田丰又性格刚直,直言不讳。特别是在官渡之战前,田丰多次提出战略建议,却因为袁绍过于依赖身边的一些权臣,最终未能采纳田丰的意见。
建安五年,官渡之战即将爆发,曹操准备调动大量兵力攻打刘备。田丰提出袁绍应趁曹操分兵时出击,攻占许昌,但袁绍因家庭事务未能及时做出反应。田丰的言辞过于直接,以至于被曹操的谋士荀彧批评为“犯上之举”,这也使得袁绍开始疏远他。
随着战局的变化,田丰的建议一次次被忽视。最后,在袁绍南下攻击许昌的过程中,田丰再次提出应稳固后方,但袁绍并未听从。由于田丰屡次直言不讳,袁绍认为他败坏军心,便将其囚禁。
曹操听说田丰未在军中,感叹道:“若袁绍用田丰的计策,胜败难料。”然而,就在袁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田丰却因逢纪的谗言被袁绍所杀。田丰的死,的确是冤枉的,因为他是一个有才能的谋士,然而他并未遇到一个明智的君主。而田丰的缺点也很明显——过于刚直,缺乏圆滑的处世之道,这也是他最终未能成功的原因之一。
发布于:天津市网眼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