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6日,第八届中国血压监测学术会议暨2022五月血压测量月(MMM)项目启动仪式于线下线上同步隆重召开!会上,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王继光教授以“数字疗法与高血压管理”为题,简要概述了数字化管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初步进展与未来愿景。特邀王继光教授接受专访,就“数字疗法”与“数字平台”对我国高血压领域、及与之关系较为密切的房颤领域做细致的阐述。
精彩报告 | 数字疗法与高血压管理
合理运用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手段能够解决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问题,但仍有部分患者在诊断高血压时可能已经出现并发症或靶器官损害,或者患有某些疾病所导致的高血压,这些患者就需要进行疾病分期与病因学分型,根据患者靶器官损害情况和致病原因采取对应的治疗与干预方法。基于数字平台与智慧化高血压诊疗中心,将能够从治疗方案、药物创新、非药物治疗手段以及患者认识水平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从而实现高血压诊治的规范化、信息化以及最终的智慧化。数字化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存在三项需重点关注的内容:
第二,高血压相关功能评估和病因学分型。高血压患者除了定期进行靶器官损害的评估之外,还需要对导致高血压的病因进行评估,希望能够最终实现对大部分患者的病因学分型诊治,包括各种类型的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和诊治,也包括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学分型。和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的大动脉弹性功能下降、以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为代表的神经与内分泌调节异常、代谢紊乱这三种临床情况的诊断评估和治疗干预均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许多有效的药物能够有效干预、阻断甚至逆转这些病理生理学过程的进展。
专家访谈 | 医工结合研发全新数字疗法,
提升高血压智慧化诊疗能力
王继光教授:数字平台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通过数字平台我们希望解决高血压管理的两个问题:第一,准确的血压监测,实现对患者长时间血压变化的全面评估,并在这样评估基础上进行专业判断,因此我们强调需将AOBP、动态血压监测与家庭血压监测相结合,通过所谓无人值守血压监测设备、血压亭式血压测量等多种方式,解决者血压测量的可及性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借助数字平台进行判断与管理;未来平台建设内容还会不断延伸至可穿戴设备等新的血压测量模式中,建立对应的正常值、应用场景及特殊适用人群。第二,对患者靶器官损害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大动脉弹性功能、内皮功能等,这些均与高血压相关功能评估与血压管理密切相关,同时也是高血压专业学科建设的一部分,我们致力于描述病因,希望未来能够根据血压的病理生理学进行判断,从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例如老年患者大动脉硬化、弹性功能下降,我们可以选择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导致的交感神经问题、代谢相关问题等我们也需要相应的药物与相应的治疗手段。
过去十几年间,智能手机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医学领域智能化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因为有了数字能力与数字手段,使得我们能够对2~3亿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管理。相信,未来在医、工双方努力之下,数字平台将更为先进、更加智能化,能够让医患双方实时进行各种疾病的管理和诊疗活动,加上更多不同的数字疗法,将显著提升我们管理高血压等重大疾病的能力,造福广大患者。
转载自:Clinic門诊新视野